有人說,生活需要儀式感,因為它能給生活提鮮,但最近,73歲的宋麗(化名)的家人被其每天進行的特殊儀式所困擾……
她的“儀式感”讓兒女們有些壓力
近日,宋麗的女兒王欣(化名)走進洛陽新里程醫(yī)院(原中信中心醫(yī)院)心理科主任白麗影的診室!拔覌屪≡毫,做子女的應該盡心盡力地照顧她,但我心里有件事兒很想跟您說說。”王欣說,從住院那天開始,她母親每晚睡前都要鄭重地握著當天陪護的兒女的手,說自己可能沒有明天,直到交代完身后事才肯睡覺。
“剛開始,我們都安慰她別亂想,但她天天重復交代,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!蓖跣勒f,她母親去年患過心梗,放了支架后身體恢復得不錯,但母親總擔心自己會生病離世。這一年里,她母親經(jīng)常因為心慌難受把3個子女叫回家,每次到醫(yī)院檢查,醫(yī)生都說心臟沒問題。
“這次住院是因為她感冒咳嗽,醫(yī)生說過幾天就能出院,可她……”王欣說,“我想帶她來找您聊聊,但她不愿意,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我們?我們很擔心她,希望能找到打開她心結(jié)的方法。”

特殊儀式的背后是存在感缺失
白麗影說,心理疏導要在患者自愿配合的基礎(chǔ)上進行,但因為宋麗暫時不愿意溝通,所以她將心理疏導的重點放在了宋麗的兒女們身上。
白麗影和王欣聊了很久,對宋麗的性格、處事方式等有了全面的了解。白麗影說,要想讓宋麗取消這種特殊儀式,首先要弄清她的需求。根據(jù)宋麗家人的描述,宋麗比較嚴厲,做事果斷,退休后曾因人際關(guān)系、社會角色等發(fā)生變化,產(chǎn)生過失落感,導致她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落,容易發(fā)脾氣。自去年患心梗之后,宋麗覺得疾病的發(fā)生是不可控的,但可以因為自己的不舒服而“控制兒女”,讓他們回家陪伴自己。
“綜合分析來看,她是因為存在感缺失,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兒女重視自己、多關(guān)心自己。”白麗影說。

疏導父母“壞情緒”“親情療法”是良藥
了解了宋麗的需求后,她的兒女們進行了反思。近年,他們由于工作忙、帶孫輩等原因,不像以前那樣每周都回家看望宋麗,可能因此讓老人覺得失落,沒有安全感。
“首先要理解老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常舉動,然后通過行動讓她知道,不是只有她生病了子女們才回家,她健健康康的時候,子女們也會經(jīng)常回去看她。”白麗影建議,宋麗的3個子女每人每周至少回家看望母親一次,給老人做點兒好吃的,或是陪她聊天、看電視、翻翻舊相冊,另外,每周給老人打兩三次電話,嘮嘮家常,讓老人逐漸建立起安全感。
“前兩天王欣給我打電話,說她母親的狀態(tài)好了不少!卑愑罢f,宋麗的情況雖然是個例,但害怕生病,以及因為缺少兒女陪伴而產(chǎn)生抑郁、焦慮情緒的老人在臨床中挺常見的。
白麗影說,很多兒女在關(guān)心老人,尤其是“空巢老人”的身體健康時,容易忽視老人的心理問題。人到老年,除了軀體功能下降,心理感受也會發(fā)生變化,他們會擔心自己逐漸被社會淘汰,可能因患了疾病或朋友離世而變得孤獨、固執(zhí)、敏感。有的老人對心理健康認識不足,即使知道自己出現(xiàn)情緒問題也不愿到醫(yī)院接受治療。
家家有老人,每個人都會老。白麗影建議,兒女們平時應多陪父母聊天,打電話、視頻通話都可以,用“親情療法”讓他們安享晚年,“如果發(fā)現(xiàn)父母有不良情緒,要及時請醫(yī)生診治,進行心理疏導”。
洛陽新里程醫(yī)院心理門診
地點:門診樓四樓
電話:60215678